免疫學檢查
C3消秏於補體活化的傳統及代替路徑,
下降消秏於遺傳缺乏,急性腎絲球腎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反覆感染,自體免疫疾病,SLE,DIC。
上升於感染、發炎、壞死,腫瘤轉移,是急性期反應物質。
當感染發炎的因素消失時,C3濃度回復正常,因此可以作為監控療效的指標。
C4只消秏於補體活化的傳統路徑,在遺傳缺乏者對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C4消秏下降於腎絲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SLE活化時。
上升於癌症、年輕型類風溼性關節炎。
鏈球菌感染後的腎絲球腎炎,C3下降,C4通常正常。
IgG佔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75%,抗體對付病毒、細菌、毒素。
IgG是唯一可以透過胎盤提供胎兒發育保護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很多種自體免疫抗體屬於IgG。
上升於慢性或者反覆復發的感染,慢性肝炎,lymphoma、multiple myeloma、RA、SLE、H. pylori感染活動期(也可由IgG持續下降來偵測治療的效果)。
下降於AIDS、細菌感染、免疫機能不全。
在外來抗原進入體內,第一個反應的是IgM抗體。IgM抗體可以對抗G(-)細菌、類風濕因子,也可構成自然抗體如ABO血型的抗體。如果臍帶血IgM高於20 mg/dL,暗示TORCH等未出生前的感染。
上升於細菌性、寄生蟲(含toxoplasma、trypanosoma)的感染,結締組織血管疾病、類風濕症關節炎、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下降於體免疫功能缺損、低球蛋白血症,以及IgG、IgA多發性骨髓瘤。
使用於評估病人免疫功能,IgA是分泌性的抗體,主要作用在黏膜的部位,例如胃腸、生殖泌尿、呼吸、眼、口,來對抗病毒及特定幾種細菌。
上升於慢性感染之免疫反應、淋巴球之異常增生、多發性骨髓瘤單株抗體、類風濕等自體免疫疾病。
下降於燒傷、先天性IgA缺乏、抗體免疫能力下降、使用抗癲癇藥物、類固醇,以及腎病等蛋白質流失的疾病。
IgA不會透過胎盤。
IgD可能與膠原自體疾病有關,真正的生理功能還不太清楚。
上升於慢性感染、結締組織疾病及IgD myeloma。
下降於使用phenytoin及AIDS,但是這一個檢查,本所使用SRID,沒有檢測低值的功能。
氣喘、濕疹、蕁麻疹、鼻炎、寄生蟲等過敏性疾病,第一線篩檢選擇。當過敏性物質,吸入或者食入體內,經由IgE活化呼吸道或胃腸道的MAST cell釋出histamine造成過敏反應。
上升於酗酒、過敏、吸入性、食入性、接觸性、藥物性過敏、寄生蟲、IgE myeloma、pemphigoid以及一些草藥自然療法。
下降於免疫球蛋白缺損者、癌症末期、phenytoin藥物或一些草藥自然療法。
IgE正常無法排除過敏現象。正常人,IgE佔免疫球蛋白1/1000以下。
Rubella也稱為German measles、德國麻疹,是Togavirus病毒引起孩童及年輕人的疾病,出現紅色或粉紅色粗的斑疹,在2-3天內脫屑消失。經由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或者吸入感染者噴嚏在空氣中的懸浮物。
當孕婦在懷孕後的3個月內,如果被傳染到德國麻疹,透過胎盤的感染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包括流產、白內障、心臟缺損、耳聾、腦炎、肝炎、心智發育遲緩、肺動脈瓣狹窄、長骨骨質密度不足、視網膜病,因此在結婚前、打算懷孕一年前,就應該先檢驗Rubella IgG,或施打疫苗。Rubella IgG檢驗的最大功用,是在確認已經具有足夠的抗體,具有足夠的免疫力。
紅疹的前一週到後4天是最具有傳染力的時間,Rubella IgG如果用來診斷感染,需要間隔14天成對的血清,看到抗體明顯的上升,而且症狀剛出現時IgG應該還是陰性。或者使用Rubella IgM,症狀後第4天到21天採檢,得到陽性數據,都可以證明德國麻疹現行性感染。
Rubella IgM主要應用在孕婦德國麻疹急性感染的診斷,最好的檢體應該是第二管恢復期的血清,如果第一管抽血已在初始症狀有延遲一週以上,以第一管血清的IgM就可以立即快速的診斷。
實驗室空間受限,目前檢體分析後冷凍保存的時間10-14天,尚無法達到成對間隔14天血清同時分析或複驗的功能,建議在孕婦檢查有關於先天性(congenital)垂直感染可能造成胎兒的傷害的抗體檢查時,送檢單位能先保存備份血清。當第一次成對血清間隔14天分別完成檢驗,顯示孕婦感染時,可以將兩支備份血清同時再送檢,註明檢驗項目、成對血清免費複驗即可。實驗室收到這一類的複驗要求,會將兩支血清排在一起分析IgG,消除不同批次分析的誤差,也可以將兩支血清排在一起分析IgM,給予孕婦再一次確認的數據。
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疑似病例。
Measles經由直接接觸及飛沫傳染,發燒後三天臉部出現紅疹,繼而發展維持一週,包括Koplick’s spots in the mouth(帶有紅暈的小白斑,存在於面頰黏膜)、rose-colored maculopapular skin eruptions(斑點丘疹),對光敏感,catarrhal syndromes(黏膜炎)。如偵測到Equivocal讀值區時建議隔2-3周後重新採檢複驗。
血清檢查可以協助診斷麻疹感染,症狀出現後一週可以測到抗體。因此,急性期與恢復期兩支血清(間隔1-4週)測到IgG抗體上升兩倍以上;或者急性期陰性、恢復期陽性;或者測到Measles IgM陽性,代表麻疹的感染。
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疑似病例。
腮腺炎病毒是急性,接觸性、傳染性、的發熱疾病,造成腮腺及其他唾液腺發炎的病原體。症狀包括發燒、違和、寒顫、頭痛、耳下疼痛、腮腺腫大,也可能造成腦炎或腦膜炎。感染於青春期後,有可能造成睪丸炎及卵巢炎,還可能侵犯許多器官。
腮腺炎病毒好發於冬天及春天,如果孕婦在懷孕的first trimester感染,有較高的危險機率,引起胎兒先天的異常,不過,只要在懷孕前有打過疫苗,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診斷腮腺炎病毒感染,需要急性期檢體、恢復期檢體,兩次測定IgG,看到IgG抗體由陰性轉陽性、或者IgG抗體陽性數據上升一倍,或者IgM抗體陽性。 Mump IgM抗體可以維持到兩個月長時間存在,IgG抗體終身存在,而且代表具有免疫力。
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疑似病例。
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是一種絕對的細胞內原生性寄生蟲,會感染大部分的溫血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弓漿蟲症主要經由食入未煮熟、受感染的肉類;經由來自糞便污染的手、食物及水之卵囊(oocysts);以及經由胎盤被母體所傳染。此外,器官移植及輸血期間引起的傳染也已有報告,雖然經由輸血傳染的危險性非常低。健康人後天感染弓漿蟲通常無症狀,不過急性感染的病人大約有10-20%會出現淋巴腺腫大(lymphadenopathy)。
嚴重感染會發生在愛滋病患者及經過癌症化療之免疫功能不全的成人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移植受贈者。這些感染可能會致死。弓漿蟲性腦炎是最常見的表現,而且是引起愛滋病患者局部中樞神經系統病灶最常見的原因。
懷孕期間初次感染會導致寄生蟲經由胎盤傳播而造成先天性感染。如果急性母體感染發生在懷孕的第一期,則先天性感染的危險性最低(10-25%),但如果發生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則危險性最高(60-90%)。當母親在懷孕早期感染時,先天性感染的嚴重程度最大。感染先天性弓漿蟲症常見的結果包括脈絡膜視網膜炎(chorioretinitis)、顱內鈣化及水腦症。懷孕後期感染的嬰兒在出生時大多無症狀,但到大一點後便會出現後遺症。
產前診斷出弓漿蟲感染後早期進行治療已被證實可降低先天性弓漿蟲症發生的頻率及嚴重性。可利用血清學試驗來檢測血清陰性之女性且這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應接受監測。
有對抗弓漿蟲之IgG抗體存在表示已發生感染,但無法區分是否為最近感染或過去曾感染過。最近感染的人可測出IgM抗體,但抗體在感染後最多只能持續18個月。為了區分最近得到或過去曾感染過,IgM和IgG抗體陽性的檢體應測試IgG親合力。IgG抗體具有高親合力指數時強烈表示感染發生在超過4個月以前。
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疑似病例。
成人抗體陽性率90%,大多數是無症狀感染。先天傳染引起嬰孩發育及神經的缺損,對於年紀較大的成人表現單核球增多症,免疫能力受到抑制的病人可能發生肺部或全身性的感染。
對於組織器官移殖的病人抗體陰性者、以及所有早產兒輸血,應選擇抗體陰性的供血者。六個月以內的嬰兒,CMV IgG有來自母親的干擾。
成對血清IgG抗體濃度明顯上升,或CMV IgM陽性,可以協助診斷。
Varicella zoster病毒,也稱為human herpesvirus 3,是造成水痘及帶狀皰疹(chickenpox、shingles)的病原體,症狀為皮膚損傷及水泡。傳染途徑經由直接接觸、空氣帶著病人分泌物的懸浮顆粒、以及病人分泌物或水泡液體污染的物體表面接觸。病毒先在呼吸道複製,再經由血流擴散到皮膚及內部器官,在小時候感染到的水痘,到了年長時可能會再復發表現帶狀皰疹。
IgG作為感染過的証據,成人抗體陽性率90%,所以大部份小時候就感染過或打過疫苗,IgM診斷最近的感染,IgM高峰值在水泡、發疹後第2-3週的時間,因此第二管的血清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觀察IgG由陰性轉陽性,或者從弱陽性轉強陽性,一方面以IgM證實感染活化。
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疑似病例。
血清鑑別黴漿菌屬感染的胸膜肺炎,成對血清抗體4倍的上升,代表最近的感染。因為抗體陽性可以維持超過一年,也會有重複感染,所以高效價的HA抗體,無法代表最近感染。
IgM可作為Mycoplasma急性期或最近感染之診斷,IgM抗體可以維持到數個月。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患,發病以育齡期婦女佔比例最高,它可侵犯到許多的器官和系統,因此在臨床方面可以表現出許多種症狀。
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 ANA):紅斑性狼瘡患者血液中存在有多種自體抗體,抗核抗體為此病之一大特徵。大約有95%患者抗核抗體為陽性且效價較高。抗核抗體對紅斑性狼瘡也非完全特異的,因為此種抗體也常發生在其它種結締組織病,例如系統性硬皮病患者ANA陽性率達90%以上,甚至大約有5%的正常人也可測出,但是效價通常較低,一般均使用螢光免疫法檢測抗核抗體。
循環抗凝固物CAC (Circulating Anticoagulant)免疫球蛋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干擾凝固因子(specific factor),一種是干擾凝固過程的磷脂質(lupus anticoagulant),檢驗上當正常血漿無法矯正凝固檢查時,代表CAC的存在。
CAC上升於自發性或下列的疾病:SLE、RA、惡性腫瘤、慢性發炎例如潰瘍性腸炎、產後併發症、腎臟移植者,以及使用chlorpromazine或相類似的藥物。
SLE,類風溼疾病,systemic sclerosis,Sjogren,重症肌無力,自體免疫疾病,都有可能造成陽性抗體反應。這一個檢查是檢驗雙股DNA抗體,也可以用來偵測SLE的惡化(高濃度上升)與舒緩(titer下降)。Procainamide與hydralazine可能引起anti-DNA抗體。
雖然在過去認為ANA(-)不需要測定anti-DNA,但是還是有一小群ANA(-)的lupus病人,在anti-DNA呈現陽性。SLE的病人,anti-DNA免疫複合體,可以沉澱於腦部、心臟、腎臟、以及關節組織。
HLA-B27基因檢驗可以輔助診斷脊椎關節病變,且與僵直性脊椎炎的關聯性最高,約85-95%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帶有HLA-B27基因;但並不是所有HLA-B27陽性的人都會患有僵直性脊椎炎,據統計約有6%的人口帶有HLA-B27基因,而脊椎關節病變的盛行率只有0.4-1.3%。因此HLA-B27基因檢驗不能作為脊椎關節病變的診斷,必須搭配其他臨床及放射線學的標準進行綜合性診斷。
鏈球菌感染溶血素抗體,上升於風溼熱,腎小球腎炎,活動性關節炎,scarlet fever。
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i感染後上升於第7天,高值3-5星期,6-12個月以內可以慢慢回復到正常值內。
RF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出現在50-95%的類風濕症關節炎的病人血液中。當疾病發作後幾個月,在血清及關節液就可以檢驗出來,經過治療後還可以維持數年存在。統計上,類風濕症關節炎發作後,越早被測到RF陽性,將來關節傷害的概率越高。
RF上升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肌炎、心內膜炎、肝炎、肝臟新生腫瘤、肺間質性纖維變性、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淋巴瘤、MCTD、Sjogren、Scleroderma、SLE、巨球蛋白血症、骨關節炎、血液寄生蟲、血管炎、脾臟腫大、結核病、糖尿病,大致上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與結締組織疾病。
RF雖然不是特異性的只針對類風濕症關節炎,但是高濃度與嚴重疾病成正相關。止痛與消炎不會影響RF的存在。
急性發炎期,肝臟產生異常醣蛋白CRP,當發炎舒解時立刻下降,可視為感染,贅瘤,組織傷害敏感的指標。
這是一個高敏感度的分析方法,所以可以用來預測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但是不適合作為CVD治療效果的monitor。
hsCRP也被用來作為慢性低程度炎症治療的指標,例如腹部肥胖,使用statins及魚油治療調節脂肪時。 使用類固醇有可能遮避掉CRP的反應。
Folate來自食物、維它命、腸道細菌,與細胞複製有關,缺乏會造成megaloblastic anemia、最後連血小板與白血球都會偏低。Folate與胎兒的無腦症、神經脊裂、心臟血管的疾病有關,所以常見於食品添加。
上升於使用folate補品。
下降於Alzheimer,B12缺乏、溶血性、巨細胞性、鐮刀型、惡性貧血,透析,營養吸收不良,懷孕、泌乳消耗,AML,使用抗凝劑、抗癲癇藥物、酒精、methotrexate抗癌,常與B12一起檢測。
維他命D缺乏與生長遲緩、骨骼畸形、軟骨病、骨質疏鬆及骨折有關。最近發現在大部份的組織和細胞都有維他命D的受體,她的角色受到廣泛的注意,維他命D能夠降低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癌症、自體免疫、傳染性疾病以及心臟血管疾病有關。
人類經由陽光、飲食和營養品的補充來得到維他命D,陽光的紫外線B可以將皮膚下7-dehydrocholesterol轉換成previtamin D3。食物、營養品中動物、魚油是D3的來源,植物、酵母是D2的來源,都在肝臟中轉換成25(OH)D。25(OH)D在腎臟轉換成活性的1,25(OH)2D,增加鈣、磷的吸收,協同副甲狀腺的PTH維持血液鈣、磷的平衡。
台灣約90%維生素D3攝取不足。
Vitamin B12是水溶性維他命,是需要從動物來源的飲食中取得來進行DNA的合成,只有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分泌Intrinsic factor醣蛋白時,人體才可以從胃腸道吸收B12。雖然人體可以在肝臟、腎臟、心臟保存到12個月的儲量,當在快速成長的階段及快速更新的情況,體內的需求量就會上升。
維他命B12缺乏的症狀包括貧血、平滑會痛的紅舌、肢端感覺錯亂的神經異常。
Vitamin B12上升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充血性心臟衰竭、糖尿病、肝細胞損傷、慢性腎衰竭、肥胖,以及骨髓增生的疾病,例如慢性顆粒性白血病、真性多血球症。
Vitamin B12下降於萎縮性胃炎、局部性迴腸炎、胃切除、酒精性肝炎、腸炎、腸絛蟲、惡性貧血(內在因子缺乏)、吸收不良、營養不良、鐮刀型貧血、以及素食者。使用藥物包括抗生素、抗癲癇藥物、抗痛風、抗瘧蚊、抗結核、化學療法、口服避孕、鎮定藥物,都會使B12下降。
幽門螺旋桿菌發現於慢性胃炎的病人,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生理病理變化相關性證據充足,也與胃癌、胃淋巴腫瘤有關。血清檢驗幽門螺旋桿菌抗體,可以確認是否感染過,抗體陽性率超過60%。
高抗體代表最近或活動中的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治療1-2週有效時,可以看到抗體下降,也有可能抗體轉陰性。
三合一或四合一用藥有些病人不適應,如果抗體濃度下降不明顯,臨床上治療也可以胃鏡、尿素呼吸試驗(13C-Urea pylori)作為療效偵檢。
碳-13尿素呼氣試驗法為非侵襲性檢驗,主要以碳-13同位素標誌於尿素分子中,受測者口服後,若其胃中有幽門螺旋桿菌,便可分解尿素,並產生帶有碳-13同位素之二氧化碳,再呼出體外。因此只要收集呼出的氣體,並測定含碳-13同位素之二氧化碳含量,便可由碳-13同位素的增加情況來判斷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由於碳-13同位素為一種天然存在,不具放射性的穩定同位素,對人體無不良影響,可普遍用於各個年齡層,而且由於不需使用胃鏡,檢驗過程中受檢者完全無不舒服的感覺,因此臨床使用上頗為安全與方便。更由於試劑口服入胃後,可以直接與整個胃壁接觸,不論幽門螺旋桿菌存在胃壁的部位為何,或細菌數目多寡,均有可能被驗出,無取樣失誤的問題,其敏感性與特異性皆可達95%以上,近年來已成為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治療除菌後的最佳追蹤指標。